2019年8月23日,《人民日报海外版》刊发《垃圾分类产业里有“金山银山”》一文,文章以388vip太阳集团投资、建设、运营的广州东部生物质综合处理厂项目为例,详细介绍了388vip太阳集团在厨余垃圾处理领域的技术探索之路。
《人民日报海外版》报道截图
剩菜剩饭有什么用?一个塑料瓶要经历怎样的过程,才能成为有用之材?废旧电子产品、过期药品怎么处理才能减少危害?从前,我们对垃圾分类回收的印象是小区清晨里响亮的一嗓子吆喝——收破烂嘞!今天,物联网智能回收机、垃圾分类小程序、厌氧微生物降解系统等,让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变得“高大上”了,更多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成为再生资源。
7月1日,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正式实施,引发网友热议。当天,4个有关垃圾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。除了上海,人们纷纷关注起自己的城市何时开始执行严格的垃圾分类政策。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,到2020年,各城市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制度,作为先行先试的46个城市要初步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。一些企业嗅觉敏锐,仅7月上旬,就有约200家垃圾分类企业注册。
厨余垃圾有什么用?每天不到8点,李明就驾驶着一辆封闭式电动三轮车出发了,他的目的地是北京市东城区东花市街道的厨余垃圾投放点,也就是居民倾倒剩菜剩饭的那个绿色大桶。他的工作是将厨余垃圾进行初步分拣并转运至集中点,交给环卫集团的工作人员进行后续处理。
北京的夏天,即使是早晨也透着一股热劲儿。李明打开绿桶后,先拍了一张照片,将原始投放状态记录下来,再戴上手套将居民投错的塑料袋等厨余垃圾之外的杂质分拣出来。不一会儿,汗水就出现在了他的额头。这时,他从车上取下一根测量杆,伸到桶中探测,将数据和分拣后的垃圾桶照片传到系统中。他对我们说:“夏天厨余垃圾容易滋生蚊虫,我们还需要对垃圾桶进行清洁除味。”
李明是北京天龙天天洁公司的一名员工,公司在整个东花市街道设有204个厨余垃圾投放桶,每个工作人员大概负责10到15个。公司经理刘权说:“垃圾分类、回收、再利用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居民投放,这个环节的工作做不好,后面的环节都会受到影响,垃圾分类就是做‘人’的工作”。
从业几十年,刘权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,“我们通过发传单、搞活动、做宣传,向居民讲述垃圾分类的必要性。邀请街道工作人员和党员干部到垃圾处理厂参观,通过实地考察让他们看到每天北京会产生多少垃圾,认识到堆积如山的垃圾对环境的危害,他们的自觉性一下子提高了,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自觉投放。”在厨余垃圾产生量总体稳定的情况下,社区厨余垃圾分出量从2018年初每月60吨上升到现在每月150吨以上,进入回收处理渠道。
据了解,中国生活垃圾具有“三高一低”的特点,即高含水率、高杂性、高有机物含量和低热值。国人的饮食习惯使得厨余垃圾等大约占了50%-60%的垃圾量,这一类湿垃圾含水率高、热值低,需经堆放5至7天,排出垃圾总量20%-25%的水分,热值才能达到最合适的燃烧条件。
针对中国厨余垃圾的特点,一些企业正在不断探索。388vip太阳集团投资、建设、运营的广州东部生物质综合处理厂项目是其中的一个代表。
广州东部生物质综合处理厂全貌
工厂相关负责人介绍说:“我们主要处理餐饮垃圾、厨余垃圾等,采用预处理+联合厌氧消化+综合利用的工艺。目前针对广州市中心六区的签约处理规模为餐饮垃圾400吨、厨余垃圾600吨,还有其他各类生物质废弃物共2040吨,是目前全球最大城市有机垃圾处理项目。”
如何解决厨余垃圾杂质多、成分复杂的问题?工厂相关负责人介绍说:“厨余垃圾运到我们这里后要首先进行除杂,这是厨余垃圾处理各环节中最困难的。我们采取的办法是进行高压压榨分选。目的是实现厨余垃圾的干湿分离,得到湿组分(有机质)及干组分(杂质)。”
厂区采用自动超高压垃圾压榨装置,分离之后的垃圾就可以实现变废为“宝”了,其中,湿组分用于厌氧发酵,厌氧发酵环节产生的沼气可转化为电能;厌氧发酵的沼渣脱水后,可加工为生物肥料原料。干组分则用于焚烧发电。
……
垃圾分类的行动渐成风潮,垃圾分类产业也在逐渐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。
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联盟理事长张益说:“虽然发达国家开始垃圾分类比我们早,但是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把垃圾分类提高到这样的高度。”据张益估算,未来10年,垃圾分类带动的产业规模大概有4000亿元。
中国的垃圾分类产业正在逐步走向成熟。垃圾的生命旅程让我们看到,垃圾分类产业既是保护绿水青山的公益事业,也带来了商业蓝海,让我们看到了垃圾里的金山银山。
文章来源:人民日报海外版